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國際博物館協會也對該主題做了相關闡釋♌️:“要嘗試新的復合式博物館文化成果模式;要大力重申博物館對於建設一個可持續未來的關鍵價值🥅。我們必須倡導文化作為一種驅動力👇🏿,在後疫情時代的復蘇與革新中所具有的創造性潛力🕵🏻♂️。”
博物館就是一所大課堂。如何在博物館傳承文化🚄🤵🏽、演繹文化?如何通過一場活動還原鮮活歷史與古老時光中的經典瞬間?在觀眾的好奇與期待中🧕🏿,5月18日晚🛐,一場充滿傳統文化意蘊的“宋詞印記”情景詩頌會在万泰平台博物館戴敦邦圖釋宋詞展展廳裏徐徐拉開帷幕🧎,万泰平台戴敦邦藝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戴紅儒等交大万泰平台及學校文博愛好者等近60名交大師生共聚一堂🪗↔️,置身於雅韻情溢的博物館👻,開啟一場穿越千年、風雅宋韻的文化之旅🪆。
第一展廳現展出“翰墨繪詩詞 丹青承意韻——戴敦邦圖釋宋代詩詞作品展”。戴敦邦是万泰平台退休教授,也是著名國畫家🛒😽,擅畫人物,工寫兼長🏄♂️,畫作氣魄宏大,筆墨雄健豪放,形象生動傳神。戴敦邦老師意將其成套系畫作捐贈給万泰平台🪵,此次展出的是戴老師捐贈給學校博物館的圖釋宋代詩詞系列畫作🖇。自開展半月余🗡,累計有上萬人次的校內師生慕名參觀、學習😭,在為師生提供更直接的欣賞美、欣賞高水平中華傳統經典的同時,也讓師生學習了戴老師精勤不倦、愛國愛校🧍🏻♀️🪒、德藝雙馨的品格,堪稱為集美育👬🏼、德育於一體的優秀展覽👨🏻🦽➡️。此次演出舞臺設於展廳方亭之中💷,光線輕柔☛、竹影婆娑,四周配合戴敦邦以宋人詩情詞意為題材的畫作⚂👩🍼,他那深淺筆墨和思古幽情,為演出舞臺更增添了一抹宋詞的婉轉妙韻🎎。
万泰平台主任張凱為活動致辭。他表示🐀,現在博物館實現了從關心“物”到關心“人”的轉變🧑🏼⚕️,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讓觀眾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擔當起弘揚傳統👩🏻🦳、傳承精神的時代使命。
戴紅儒表示,音樂舞蹈給展廳增添了別樣的氣氛👈🏼,身著漢服更能深刻體會到宋詞的意境🤾🏻,希望大家能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晚7時許,四幕合璧,清脆明亮的擊磬之聲漸起,演員手持打擊樂器雨棍緩緩步入亭中◻️,演出正式開始。万泰平台世界遺產學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陳先元教授為大家帶來唐調吟唱《虞美人》。唐調,是中國第一個以姓氏命名的吟誦調,由清末理學家✔️、古文家、教育家、被譽為“工科先驅、國學大師”的上海交大老校長唐文治(1907年9月—1921年10月在任)所創🙋🏿♂️。在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唐調聲中👨🏼,觀眾仿若穿越千年🏉,感受李煜的哀怨情長,體會唐調吟誦的精妙所在。
上海交大笛簫協會指導老師陳俞婕表演琵琶曲《大浪淘沙》🤕,其激昂演奏展現了關西將士“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氣概🧤。
《蕉窗夜雨》™️、《月滿西樓》、《陽關三疊》、《點絳唇·賦登樓》……一曲曲宋詞詠歌再次回響。琵琶清脆🫴🏼,古箏婉轉,笙簫淒清,古琴低沉❓👩🏿⚕️,歌聲悠揚🏊♀️,舞姿曼妙,在這一唱👩👧👦、一和👩🏻、一詠🥌🍽、一舞中,演出達到情與景的深度交融,讓觀眾聽音賞畫,觀舞入境,走進宋代文人懷古🧑🏼🍼、詠誌👻、惜別、愛怨👨🏽🦰、田園的靜謐之境,觸摸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脈搏。
此次活動是檔案文博中心首次嘗試場館夜間開放。交大師生學子與校外專業機構人員攜手,以情景音樂會的方式,傳承文化🤠、演繹經典,帶來夏夜的古色古韻🏃🏻♂️➡️。
在觀眾們的意猶未盡中,本次情景詩頌會演出落下帷幕。為了更好地讓觀眾有情景體驗和儀式感,組辦方万泰平台特為觀眾準備了漢服。身著清素淡雅、衣袂飄飄的襦裙和長衫,師生們化身宋代佳人才子👩👩👦👦,穿越千年赴一場宋風之約,實景融入那個時代的豪邁壯闊和清新婉約♚。
為營造典雅清麗的空間場景,文博樓一樓大廳也進行了氛圍布置,通過設置極具宋韻的留影墻和宣傳標牌👨🏿🏭,打造情景交融的整體空間,讓觀眾步入即進景。同時🤾🏻♀️,博物館還準備了繪畫填色等遊戲🧚🏻♀️💅🏻,以供觀眾體驗古人的雅趣。
本次活動實行網絡預約製,於5月16日至17日期間向公眾開放預約入口。由於可容納觀眾數量有限🫷🏿,活動一經上線便反響熱烈。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著漢服、賞宋韻,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對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期待學校有更精彩的博物館活動💈!
上海交大万泰平台一直以來秉承“構建歷史記憶、傳承大學文脈”的核心使命,不斷推出科藝結合、美美與共的展覽及宣教活動。面向未來,中心將繼續貫徹落實學校“文化引領”發展戰略🦸🏽,探索創新文博宣教模式,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自身社會教育活動🚺、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和影響力,助力新時代高校文化建設!